你们是老牌化工企业,管理却如此混乱,实在不应该!”3月5日,国务院安委会第八督导检查组随机抽查柳州东风容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时,发现了26处安全隐患,督导检查组专家严肃批评。该公司是一家以氯碱化工为基础、精细化工为主导的综合性化工企业,前身为始建于1968年的柳州市东风化工厂。
当天,督导检查组来到该企业,组织危化品、工贸、消防等方面专家,分成三个小组,通过查阅台账、现场督查等方式,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深入“体检”。
在氯代氛施工场地,一台电焊机放置在吸附塔下方,粗黑的电线绕过生产设备,连接在不远处的电闸上。电焊机电源指示灯一直亮着,证明机器还没有断电,但现场没有任何施工人员作业,电焊机接地线直接搭在管道上。
“接地线乱搭很危险,如果接触不良有可能打起电弧,起弧的时候会有火花,容易引发火灾。”督导检查组专家现场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电焊机不远处,摆放着一个乙炔气瓶。只见气瓶的通气管已破裂,且无防回火止回阀,也没有进行防倾倒保护。
“乙炔是易燃气体,受热、震动、遇电火花都可能引起爆炸。”督导检查组人员要求企业立即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随后,督导检查组来到危化品仓库,仓库外部无任何警示标志,库门外露天摆放着20多个盛满溶液的蓝色塑料桶罐,桶罐上均未注明化学品名称,未贴安全标签。
专家询问随行的企业负责人,这是什么物品,为何露天摆放,会不会造成泄漏,企业负责人一问三不知。
走进危化品仓库,督导检查组人员发现仓库中装对氯氯苄的罐子随意靠墙堆放,未按照标准规定进行堆垛安排。此外,还存在仓库气体检测报警装置未及时维护,呈半吊落状态;无仓库安全检查记录;仓库未设置安全淋浴与洗眼设备等问题。
紧邻危化品仓库的是危险废物库房,库房外几十个危废空桶横七竖八地散落在附近的空地上。库房内没有液体泄漏收容措施,2个200升的危险废物钢桶桶口处于敞开状态,一靠近就可以闻到刺鼻的气味。
在进行消防安全检查时,督导检查组发现该企业没有建立消防管理档案,也没有严格执行消防控制室24小时双人值班制度,管理制度、人员资质等均未按要求公示上墙,而且火灾报警控制器存在151个故障点,均没有得到修复。
现场检查结束后,督导检查组就检查发现的问题向企业进行反馈,要求企业立行立改、举一反三,要求有关部门立即向企业下达整改通知书,并对企业负责人启动约谈程序。